本文比较了机械搅拌澄清池技术和高效澄清池技术在我国污水处理和回用过程中的应用作为超滤预处理效果,介绍了两种工艺的工艺,优缺点,并对该系统配置进行了分析。以及这两个过程的经济和技术指标。此外,还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通过详细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可为火电厂未来工业废水处理和回用项目提供参考工程实例和必要的实用数据。
当今世界水资源严重短缺。合理利用火力发电厂的水资源,有效处理工业废水,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而且对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法规,维护和提高电厂水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工业废水的分析、处理和循环利用,最终实现火电厂废水零排放。
1 工程概况
某凝结机厂有8台300 MW直流凝结机。通过地下排水管网将电厂的经常性和非经常性排水收集到主出口。回用废水包括循环水排放、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再生水、工业冷却水排放等。非循环废水包括机组的启动、维护和排水.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发电厂于2008年开始实施零排放废水项目。将总出水回用于其它回灌水系统。处理过程为预处理+超滤+反渗透。预处理系统分为两部分。一是将原电厂循环水石灰处理站改造为污水预处理车间,改造原2套输出力为560 m/h的石灰澄清器。采用操作控制方式。预处理系统的另一部分是污水二期工程,采用800~1500 m/h的新型高效澄清器,两种后续处理设备采用变孔滤池,输出力380 m/h,对预处理效果、运行、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2 总体性能
2.1圆形机械搅拌澄清
机械搅拌的澄清器也称为加速澄清器。原水从进水管进入水箱,通过水箱出水孔或水箱下方的间隙,均匀地进入第一反应室,与大量回流污泥混合,均匀混合,然后提升至水箱。第二反应室通过搅拌器上的涡轮机进行絮凝长度。大过程。然后,水流过围绕第二反应室上部的挡板进入分离室。由于分离室的横截面大,水流速非常慢,污泥和水可以分离。清洁的水流入上部贮槽,污泥被收集到下部污泥浓缩室中。
机械搅拌澄清池具有以下加药系统:(1)混凝剂储存和加药系统;(2)混凝剂储存和加药系统;(3)杀菌剂储存和加药系统。用量见表1。
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我国以来,它已成为电厂循环水处理和废水回用的主流技术,为电厂节水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该技术在电厂水回用领域仍是一项可行、经济、成熟的处理技术。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资源短缺、来水水质波动和出水水质稳定性要求不断提高等问题,该技术逐渐暴露出占地面积大、整桥安装困难、污泥回流调节不准确、低悬浮物质只适合入水等缺点。
2.2 高效澄清池
高效澄清器采用高速沉淀池的形式,集混凝、絮凝、沉淀、污泥浓缩于一体,在絮凝阶段进行污泥回流,以提高絮凝沉降和吸附效果。该澄清剂具有很强的抗悬浮固体变化的能力。采用变频技术自动控制沉淀池的污泥排放和污泥回流。高效澄清系统由前混合池、絮凝反应器、浓度/斜管分离区、污泥排放回流系统和投加系统组成。
该项目中的高效澄清池具有以下配料系统:(1)混凝剂储存和配料系统; (2)杀菌剂加药系统。剂量如表2所示。
该工艺出水水质好,系统运行稳定。具有节约占地、节约用水量、减小污泥处理系统规模、对进水水质适应性广等特点。这是电厂废水回用领域的一项新技术。
在调试和稳定运行后,表3显示了上述两个澄清池的总体性能。
3 技术指标对比
对高效澄清系统和循环机械搅拌澄清系统的配置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
4 问题与结论
(1)加速澄清池是原循环水石灰处理车间设备改造,施工成本较低,改造设备投资略低于新型高效澄清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进水的水质不稳定,通常存在诸如清水区域翻滚和池塘表面上出现大颗粒的问题。有必要根据冬季和夏季的水量及时调整剂量和污泥。数量,操作不够灵活,设备维护工作繁重。高效澄清池系统对水的适应性强,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大,运行稳定,省力。
(2)高效澄清器在澄清区具有较高的上升流速度,因此其面积较小。
(3)电力成本比为1:5.8,药品成本比为1:8.7。
(4)高效沉淀池排泥浓度提高2~4倍,污泥体积减少50倍,污泥脱水系统设计减少50倍。
(5)高效澄清池的出水水质良好,过滤器反冲洗时间可至少延长2倍。根据每个过滤器150 m3的水冲洗,平均每天可节水600立方米。